English

许杏虎同志生平

1999-05-14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中国共产党党员、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首席记者许杏虎同志,于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中不幸遇难,以身殉职,年仅31岁。

噩耗传来,光明日报社职工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和最强烈的抗议,全社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许杏虎同志,汉族,1968年3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1980年9月至1986年7月就读于江苏省丹阳市北陵中学和丹阳高中。他为人忠厚诚实,热情待人,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曾长期担任班长并被评为江苏省镇江市优秀三好学生。1986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专业。大学四年他认真攻读,不仅熟练掌握了塞尔维亚语,而且掌握了英语读写能力。他曾任班干部,并被评为一等优秀学生干部。他的勤奋和善良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称赞。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光明日报国际部。在国内工作期间,他长期从事夜班编辑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谦逊好学,不知疲倦,为光明日报的国际宣传报道作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他赴南斯拉夫进修塞尔维亚语,1998年7月起受报社委派携妻子朱颖赴南联盟工作。

许杏虎同志赴南后就面临科索沃问题,他深入了解当地情况,认真研究形势,很快就熟悉了工作环境并全身心投入了报道工作,截至北约对南联盟动武前,他已发表了90余篇有关消息和分析文章。在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前数天,他发回了《离轰炸还有多远》一文,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对科索沃局势作出准确判断的报道。3月24日北约轰炸南联盟后,他不惧艰险,忘我工作,哪里有炮火就出现在哪里,不但发回了大量有现场感的文章,还拍摄了很多有价值的照片。他曾经说:“我是学塞尔维亚语的,在这里进行战地报道是我的荣誉,更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再危险也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他多次深入到最危险的科索沃地区进行战地采访。每当北约的炸弹落在贝尔格莱德市时,他都立即驱车前往现场,力争获得第一手资料。有一次,他驾车外出采访途中突遇北约空袭,一颗炸弹在他前方不远处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和横飞的弹片几乎将他的车掀翻,但他没有退缩,只是打电话给在家为他担惊受怕的妻子朱颖报了个平安,便又继续驾车前往。他始终坚守报道岗位,从北约开始袭击南联盟到他英勇牺牲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共发稿近百篇,对北约狂轰滥炸的野蛮行径、对南斯拉夫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进行了真实、迅速、准确的报道,其中《多瑙河别为我哭泣》、《不屈的歌声》、《住手!北约》等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反响,使中国和世界上的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真相,受到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并得到报社领导和国务院新闻办的表扬与肯定。从4月5日,由他撰写,其中也有部分内容由朱颖撰写的长达三万多字的43则战地日记《亲历炮火》在光明日报连续刊出。这组战地日记以其新颖的角度和真实感人的内容成为光明日报此次有关北约轰炸南联盟报道的特色栏目,获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许杏虎同志为人正派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奋敬业,乐于助人。去年我国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当得知灾区人民急需救助时,尽管他每月工资除寄给远在江苏老家的双亲外已所剩无几,他仍毫不犹豫地捐出了2000元人民币。

许杏虎同志是我报优秀驻外记者,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光辉榜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战斗在炮火纷飞的前线,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南斯拉夫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不惧艰险,不畏残暴,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为了和平和正义忠实地履行了一个中国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的职责,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最壮丽的人生乐章。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风范将彪炳史册,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利益、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发展而奋斗。我们要学习他的献身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做好本职工作,把他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以告慰许杏虎同志的在天之灵。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为正义与和平事业而牺牲的新闻战士许杏虎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许杏虎烈士永垂不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